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农村av,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精品久久www,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国产精品一区在线免费观看,超碰色偷偷

每日經濟新聞
更多

每經網首頁 > 更多 > 正文

試看內外煤價倒掛 煤電巨頭新一輪博弈正在上演

新華網 2009-07-04 14:59:41

6月24日,一年一度的廣東省海上南北航線煤炭運輸座談會在廣州悄然召開,外行人也許看不懂,在這樣一個年度例行會議上,表面寬松的氣氛下暗暗蘊藏著煤、電、運三方的緊張博弈。

  煤炭被稱為是工業的糧食和原動力,因為,如果工業、農業、科技、軍事及人民生活,沒有了“煤炭”這個原動力的支撐,那一切會是一個什么樣子呢?由于中國煤炭巨頭和五大電企巨頭對于今年年度合同煤價格爭執不下,互不相讓,再加上礦山事故頻發、資源浪費、腐敗橫行,很多中小煤礦企業都在整頓之中“壽終正寢”,諸多因素導致進口煤需求大增。一邊是金融風暴電力需求下降導致經濟下滑嚴重,煤炭壓港;而另一邊則是發電企業彷佛急需電煤吃飽肚子,大肆進口外國煤。可是,歷史上就有煤海之稱占全國煤炭總量七成左右的山西,卻開玩笑地鬧起了“煤荒”,是真是假天知曉?但是,這由來已久的煤電利益價格博弈,卻是甚囂塵上愈演愈烈,國家發改委及權威部門都未能有個兩全之策,這煤電矛盾究竟向何處去呢?深層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在金融風暴勁吹經濟危機并未見根本性好轉的當口,煤炭巨頭神華、同煤等大集團宣布調整電煤價格,而且漲幅很大,人們擔心多米諾骨牌效應會馬上顯現,即鐵路運價、發電價等相關的上下游都會搭車漲價,監管部門又將是作何動作呢?讓人無奈的是成品油今年已經連續三次漲價,總的說,這漲漲漲中,人們心中有點煩。

  6月24日,一年一度的廣東省海上南北航線煤炭運輸座談會在廣州悄然召開,來自國家交通運輸部、國家發改委、廣東經貿委的有關官員,廣東煤炭行業運銷協會負責人、全國各大煤炭企業、各大港口,國內水陸運輸巨頭、廣東各大電廠等100多名代表濟濟一堂,共商廣東煤炭供應運輸大計。外行人也許看不懂,在這樣一個年度例行會議上,表面寬松的氣氛下暗暗蘊藏著煤、電、運三方的緊張博弈。

  山西'煤海’鬧'煤荒’

  6月初,歷經半年拉鋸的電煤暗戰,終于走出一步“和棋”:在政府部門的協調斡旋下,五大國家電力公司與山東大型煤炭企業兗煤公司簽訂了2009年度重點電煤銷售合同;平均含稅基準價與2008年度相比,每噸增加了17.83元,漲幅為4%。同樣走出這一步的還有貴州省的煤炭企業。

  山西的電企連連喊餓,在全國并不是個別現象,只是更加典型。

  人們已經知道的是,2009年全國煤炭產運需銜接合同訂貨會上國內五大電力公司與煤企一單未簽即提前退場。這為山西等國內電力企業靠著大“煤礦”電煤庫存卻頻頻告急埋下了導火線。

  廣州港煤炭庫存250萬噸

  據權威人士說,目前廣州港所積壓的煤中,有1/3是外貿煤(即進口煤),2/3則為內貿煤(及國產煤),造成目前煤炭積壓的因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煤炭價格倒掛嚴重,國產煤價格缺乏競爭優勢,銷售不力。海關人士分析說,由于中國國內產煤大省限產報價,電煤合同懸而為決等因素,導致國產煤炭價格堅挺不降,與海外煤炭價格倒掛明顯,加之2009年以來,國際海運費價格持續下降,也推動了煤炭進口的快速增長。

  二是進口煤比例較多的越南煤將于7月1日提價,導致貿易商近期出現囤貨行為造成積壓。

  三是經濟大環境尚未完全復蘇,導致市場需要仍未有效啟動,使得煤炭等能源型生產資料銷售不旺。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秦皇島煤炭碼頭和價格是我國煤炭市場的“晴雨表”,今年前期秦皇島碼頭煤炭庫存低水平運行,是煤炭企業限產的結果,并不能反映市場的真實需求,當下秦皇島煤炭壓港的現象才是目前國內煤炭業的真實狀態,國內需求疲軟、煤炭產能過剩仍將維持較長一段時間。

  煤炭進口量創新高

  廣東是國內煤炭100%依靠外地調入或進口的省份,廣東省1-5月進口煤841.1萬噸,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長74.4%;價值5.2億美元,增長69.8%,且有逐月增長的態勢。“在未與國內煤企簽訂訂貨合同的情況下,依靠大量采購國外煤,廣東電力企業煤炭供需達到一個弱平衡。”業內人士稱。

  “4月份廣州港煤炭進口量可望保持兩位數增長,其中越南煤仍占大頭。”廣州港人士舉例說,3月份廣州港煤炭進口量為64萬噸,比之2月份的56萬噸增長14%,“海運費的降低、外煤相較內煤便宜的優勢,加之粵電集團等大型企業從越南購煤是進口增長的重要推力”。


  【分析】

  金融危機加劇僵局煤電之爭一時無解

  “同是一根繩上的兩只蚱蜢”,至少在較長一段時期內,煤與電唇齒相依的關系不會發生變化。在我國電源結構中,火電裝機的比重一直在75%以上。根據中電聯發布的數據,截止到2008年底,全國發電設備容量79253萬千瓦,其中火電60132萬千瓦,約占總容量的75.87%。

  本是產業鏈條上的上下游,煤電之爭卻由來已久。從鬧“煤荒”到煤炭大量滯銷,金融危機的到來使得煤電之間博弈日趨激烈。究其根源,并非行業體征使然,仍是價格傳導機制未理順。上游煤炭價格已經基本實現市場化,而下游電力價格卻沒有放開。市場與計劃的對峙一日不化解,煤電的矛盾就難以調和。

  困局由來已久

  今年煤電僵持的困局可追溯到去年底,在國家發改委組織召開的全國煤炭產運需銜接合同訂貨會上,煤炭企業與電力企業展開了一場價格博弈。國內多數煤炭企業堅持將2009年的煤炭合同價抬高10%,而在去年高煤價中遭受巨額虧損的國內火電企業卻堅持不接受煤價上升。“煤電之爭”的火藥味十足,最后雙方無果而終提前退場。

  事實上,電與煤的矛盾由來已久。過去電力行業在電煤價格上具有比煤炭行業強得多的議價能力,但隨著國家取消了發電用煤的指導價,煤炭行業的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而其他高耗能行業近幾年的高速增長也在客觀上提升了煤炭行業的地位,煤電雙方在電煤價格上的矛盾終于在2002年底的長沙訂貨會上爆發。2007年,國家發改委將訂貨會改為產運需銜接合同訂貨會,旨在放開電煤價格任其市場化,無奈2007年-2008年的高煤價卻不得不令發改委再次操心。

  煤炭訂貨會不歡而散

  直至2009年盛夏,煤企業和電力企業之間的堅冰仍未融化。6月中旬,曾有媒體爆出,山東煤礦企業與華能、華電和國電集團等五大電力集團及魯能集團等電力公司簽訂了省內重點合同煤炭協議,價格是在去年年初重點合同電煤460元/噸的基礎上上漲4%。不過,與對待任何有關簽署重點合同煤的消息態度一樣,華能立即出來“辟謠”。而類似的事情已經在2009年初出現過多次。在經濟寒冬里,煤與電劍拔弩張。

  經濟低迷,大家日子都不好過,但是煤炭企業并未松口。山西焦煤、龍煤、平頂山煤業等大型煤炭企業,仍堅持重點合同煤價有所上浮的要求。

  五大電力集團則認為,電力企業從2008年就開始單獨承擔節節高升的成本,火電行業虧損700多億元,因此要求在去年的基礎上每噸降價50元。

  一個要提價,一個要降價,雙方不歡而散。

  價格傳導機制受阻

  從更深的根源來看,歷時久遠的煤電拉鋸正是“市場煤,計劃電”的結果。近幾年來,煤炭價格市場化改革步子較大,速度較快,市場化程度較高,作為主要用戶的電力、冶金、化工、建材等行業,除電力外其他行業都已實行了市場化改革,產品價格可以隨行就市。只有電力行業的市場化改革較慢,電力產品的市場化程度較低,電力價格由國家有關部門制定,產品價格的高低不能隨市場的變化而變化。

  對于煤電雙方來說,一方面,煤炭行業因資源的稀缺性要求煤炭產品按照市場的供求情況定價,取消煤炭價格雙軌制,適當提高煤炭的價格;另一方面,電力行業由于發電成本不斷升高,銷售價格受到國家控制,沒有完全實現電力價格市場化,造成成本無法自身消化和向下游順利傳遞。這樣就出現了市場煤和計劃電之說,產生了煤電雙方很難解決的電煤價格之爭。

  由于重點煤炭合同主要在每年一度的全國煤炭訂貨會上簽訂,簽訂合同集中,涉及企業較多,范圍較大,出現的矛盾也就多。重點電煤合同價格主要在訂貨會上確定,煤電價格之爭就會比較明顯地在訂貨會上暴露出來,甚至出現煤電雙方因價格問題產生的激烈對峙,并很難在現有體制下順利解決。

 

責編 方琛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