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15 03:01:02
讓格力集團始料未及的是,2008年9月24日收購報告書發出之后沒過幾天,10月8日,*ST海星公告了兩起分別發生在2008年6月26日和2008年8月26日的訴訟。
每經記者 孫嘉夏 發自上海
“重組、重組、還是重組。”5月11日,*ST海星 (600185,收盤價7.73元)董秘周云龍在回答股東“公司的短期和遠期目標是什么?”時,作出如上答復。但事情還是在重組上卡了殼。5月14日,*ST海星公告稱,由于公司涉及兩項糾紛,面臨承擔責任的風險,可能會使重大資產重組工作無法在規定的時間內實施。
榮海欲轉手*ST海星
榮海,*ST海星董事、海星集團董事局主席、原來的實際控制人、以45億元資產列2008胡潤富豪榜第152位,陜西首富;格力集團,名下擁有格力電器(000651,收盤價30.9元)等諸多全國知名的子公司。兩者的交集始于2007年12月,當時,榮海控股的海星集團將所持*ST海星6000萬股股權轉讓給格力集團,后者由此成為了*ST海星第一大股東。
2008年1月,海星集團與*ST海星簽署《資產購買協議》,海星集團以承擔*ST海星9200萬元銀行債務及本金利息的方式,購買*ST海星的海星電腦基地、北海度假村等。
同日,格力集團與*ST海星簽訂協議,格力集團以格力房產和格力置盛100%股權與*ST海星進行資產置換,格力集團擬置入的資產按22億元作價,其中用于和*ST海星資產包進行置換的金額為4.85億元、用于認購*ST海星非公開發行股份的金額為16.1億元,剩余的1.13億元則作為*ST海星對格力集團的欠款,分期償還。
2008年9月,格力集團發出收購報告書,稱收購完成后,格力集團將持有*ST海星3億股,占總股本的51.94%。至此,榮海退出上市公司的想法初步實現,格力集團地產業務整體上市的目標近在眼前。
*ST海星突曝訴訟案
讓格力集團始料未及的是,2008年9月24日收購報告書發出之后沒過幾天,10月8日,*ST海星公告了兩起分別發生在2008年6月26日和2008年8月26日的訴訟。根據公告,2008年6月26日,中鐵十五局因項目建設管理委托合同糾紛,向河南省高院起訴海星集團、*ST海星、海星高速公路發展有限公司、海星房地產;2008年8月26日,中天建設因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向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起訴海星房地產、海星科技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和*ST海星。
*ST海星稱,兩起訴訟未能及時披露的原因是,海星集團和海星房地產有關人員隱瞞不報。“這讓格力集團措手不及,因為當時雙方協議已經簽訂,根據協議,置出的資產格力會以4.85億元的價格收購,即使在過渡期間發生虧損,這個交易價格也不會改變。所謂的置出資產,就是指*ST海星除了電腦基地和北海度假村之外的全部資產和負債,現在收購報告書剛剛發布,榮海這邊就說公司還有負債,面對著一下子多出來的可能上億元的債務,格力集團當然不樂意。”有知情人向記者表示。
格力集團已支付2.2億元
“榮海一開始確實是想轉讓上市公司,但之后和格力集團的談判中發生了什么,就不知道了。”上述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格力集團為重組付出的代價不可謂不小,該公司承諾,在重組期間向海星集團提供4億元委托貸款,用于解決*ST海星現有全部債務,現在已支付了2.2億元。
“格力集團現在肯定不愿意再支付剩下的1.8億元,他們認為榮海有這么大的負債事先不說,隱瞞不報,為重組制造了障礙,他們不愿意再花錢去解決這些問題,更不可能把資產置換進入,因為一旦優質資產進入,也可能面臨以后被法院查封的危險。而榮海顯然要拿到格力集團答應的4億元,雙方就這樣較上勁了。”上述知情人士稱。
在審議公司總經理韓鋼提出辭職的議案時,獨立董事劉新友已經覺察出了榮海和格力集團之間微妙的關系,劉新友當時提出將該議案擱置表決,他認為董事會上格力集團及海星集團分別委派的魯君四董事、榮海董事的發言顯露出雙方意見分歧,并認為雙方缺乏有效的溝通。
昨日,格力地產及*ST海星方面均拒絕了記者采訪的要求,表示一切以公告為準,而公司5月14日發出的公告則顯示,雖然之前中天集團與海星房地產等公司的糾紛,西安市中院已作出裁定,雙方達成和解協議,但海星房地產并沒有按照和解協議將“以房抵款”的房屋過戶到中天集團名下。*ST海星派人前往西安市房屋管理局產權產籍管理中心查詢,卻被對方以“不是房屋所有權人”為由拒絕,向海星房地產征詢,也沒有得到回音。“海星房地產是*ST海星絕對控股的子公司,現在卻根本不聽上市公司的話,說明什么問題?”上述知情人士反問記者。
格力集團方面也就此表示,由于糾紛可能導致上市公司存在承擔責任的風險,如果風險不能及時消除,可能導致*ST海星重大資產重組工作在規定的時間內無法實施。
留給雙方的時間已經不多,證監會核準增發方案的有效期截止時間為2009年9月17日,僅剩最后5個月時間。
“大家都很硬,大家都沒有退路,但其實誰也離不開誰。”一名*ST海星的投資者這樣向記者描述榮海與格力集團的關系,只是在雙方較勁的背后,“遭殃”的是上市公司。
媒體轉載、摘編本報所刊作品時,請注明來源于《每日經濟新聞》及作者姓名。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65072776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